应届大学生如何防止求职上当受骗
作者:汽机系 汽机系 发布时间:2012年05月09日 09:49

个人在求职过程,如遇到以下情况,要提高警惕,谨防上当受骗!

1、巧立名目收取各报名费、培训费用。

政府有关人事部门规定:用人单位招聘时,不得收取求职者任何形式的报名费、培训费、押金等。

若招聘单位巧立名目,收取求职者各种形式的报名费、培训费、押金等费用,求职者应提高警惕,坚决拒绝交纳各种费用。

2、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。

传销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行为,千万不要偏信能使你一夜暴富的鬼话,以免误入歧途!请记住: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,若有,也可能是个陷阱!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、勤奋努力得来的。"冰冻三尺、非一日之功";"梅花香自苦寒来"。

3、面试地点是临时租借来的宾馆等地。

正规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,若招聘单位面视地点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地方,要高度注意,谨防上当受骗。

4、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。

接到面试通知时,要问清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,若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,要高度警惕,谨防上当受骗。

5、晚上预约面试。

若接到安排在晚上的面试通知,要高度警惕,要找理由改到白天上班时间,晚上就不要出去了,特别是女孩子,切记!

6、招聘面试在偏远的地方。

若用人单位招聘面试在很偏远的地方,即使在白天,也要注意警惕,若出了事,连报警的地方和机会都很难找,你还愿意去吗?

7、谨慎到外地工作。

若需要到外地面试、工作,外地对您来说,人生地不熟,在对单位没详细了解的情况下,要特别小心谨慎,不要冒然行动,谨防上当受骗。

另外,个人在求职过程,还要注意以下事项:

1、多方面、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,看看公司是否正规,业务是否合法,单位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,是否有不良记录等。

2、无论哪种形式的面试或预约,切记:在出门前,一定要给家人或亲朋好友留下要去招聘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(包括固定电话),以防万一,以备查用。

3、只要交10元就可以让你从此找工作“高枕无忧”,同时还有机会获得500万元奖金!不能上当。

识破求职陷阱

陷阱一

“高薪”诱你搞传销 ”

“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,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,随着你业绩的增加,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。”面对这样的诱惑,你会动心吗?当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,公司不看毕业证书,只填一张表格,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,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陷阱二

“ 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”

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: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,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,经过初试、复试后,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,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,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,但没有拿到收据。经过实践,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。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,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。原来,这家公司采用这种“招聘”办法,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。

陷阱三

“没经验也可”引你入“套””

据了解,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,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“门”外。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,常有“矮一截”的感觉。因此,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“无经验也可”等字眼时,就会眼前一亮,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,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,最后可能吃亏。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,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,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,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。半个月后,他被宣布走人,要求退还保证金,他却拿不出凭据。

陷阱四

“粉饰工种逼你辞职 ”

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:广告上说是招聘“经理”,月薪1800元。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,办完手续后,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。结果上班第一天,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“先从基层干起”,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,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。1个月下来,他们6人中,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,自然被辞退了,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,还出了中介费。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,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,专门用来骗人的。

陷阱五

“骗了培训费就“炒”你 ”

一名同学经职介所介绍,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,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,公司提出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,公司将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,公司将邀请某某大学知名教授来讲课,因此这笔费用(280元)将由个人承担。当该同学犹豫不决时,对方工作人员劝说:“培训后,你终生受益,这笔钱出得值得。”听这一说,该同学想通了,便交了培训费,结果讲课的并非什么知名教授,当培训结束时,公司通知他:培训不合格,你被辞退了。

陷阱六:先交钱未必能赚钱

小陈在参加某公司面试时,人事主管很快就决定录用他,且承诺给予很高的薪水,但对方要求小陈先交1000元押金,说如果能工作满一年,就退还这笔钱。

劳动部门人员提醒说,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毕业生千万不要轻信在工作初期就能获得高收入。近年来,已经有少数不法人员打着高待遇的幌子,骗取所谓的押金、培训费、服装费等。即便是真的,毕业生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,也要敢于说不,如果已被单位收取了类似的费用,要保留好收条等证据,在必要时候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寻求帮助。

陷阱七:无端扣押有效证件

小张毕业后应聘进入一家私人广告公司,签订合同时,公司要求小张将毕业证原件交给公司管理,说是内部规定。不了解情况的小张只好照做,可是后来,当小张想要离开这家公司,讨要时却费了诸多的周折,甚至还付了所谓的“保管费”。

劳动部门人员提醒说,相关劳动法规及条例明确规定,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,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合法证件。因此,毕业生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,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涉,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求助,切不可盲目地将自己的有效证件随意交给他人。

陷阱八:招聘广告天花乱坠

小岳在某招聘市场上看到一家单位的招聘广告上写着“除正常工资、奖金外,每月房补300元、车马、通讯费200元”,小岳对此感到很高兴,并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公司。可是发工资后,小岳发现并没有上述两项。主管解释说,单位已经取消了房补,而车马、通讯费也已经核算到了工资总额里。对此,小岳在签合同时,并没有特殊注明,只能自认倒霉。

劳动部门人员告诉太原日报作者刘哓亮,一些单位总是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,借故不履行招聘广告中的承诺。所以,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,一定不能想当然,要尽量将细节写入合同条款中,用法律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承诺。